“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永国,这样说道。
肯定,来自落改村在践行生态文明中,以生态种养循环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并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效;鞭策,则来自今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后,落改村振兴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快速发展中的落改村,在坚定特色发展信念的同时,也同步明晰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既坚持产业生态发展,又夯实乡风文明底子,建成更富足和谐落改村。
生
态
文
明
/种养循环带来业兴乡美民富
凌晨四点,乡野寂静。落改村村民高建跃和妻子却头顶矿灯,脚踏纵横田间的平坦产业路,向稍远处自家其中一片雅苕走去。放眼望去,由近及远处,更多矿灯发出的亮光,犹如天上朵朵闪烁繁星。
4月至11月,落改村采摘“龙须菜”的好时节。在这长达近8个月的时间里,只要不是下暴雨,当地村民总会在这个时间出现在田里,手起手落,摘下名为“龙须菜”的雅苕尖尖。
上午10点,收购商贩已在田间穿梭。将装好的“龙须菜”称重,数字显示为51公斤。随着商贩报出重量、算出总价、扫描微信收款码,高建跃夫妇收获当日上午所得153元。“采摘初期和后期价格最高,去年曾卖到6元多一公斤!”
“得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好,去年“龙须菜”最远卖到了北京、新疆、上海等地。”落改村党支部副书记高泽美说。
提到落改村产业发展因生态好受益,就要说到高永国。
2014年,高永国返乡以套种模式发展雅苕,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有1100余亩,并逐步形成2月3月卖雅苕种苗、4月至11月卖“龙须菜”、6月、7月卖辣椒、8月收玉米、10月卖二季豆、12月至次年2月卖雅苕的循环收入链。
亩综合产值10000余元收入链的形成和巩固,则与产业发展中形成的生态种养循环相连。
新华乡是天全传统生猪养殖大乡,生猪年出栏量占该县约三分之一。而落改村又约占到新华乡生猪年出栏量的三分之一,仅去年就出栏生猪15000余头,每天产生的猪粪数以吨级。
雅苕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让这个环境污染隐患迎刃而解,农户只需通过堆肥或化粪池发酵约20至30天,就能将其变成优质天然有机肥,而且供不应求。
“玉米秸秆、辣椒茎秆也是好东西,全部就地还田为雅苕肥料,一根不剩。”村民王芬自豪地说,让不少地方头痛的秸秆焚烧污染空气、产生森林防火安全隐患,在落改村早已不是问题。“就连空气也变得四季清新,养人!”
如今清澈透亮的老场河落改段,也让村民李平记忆深刻。得力于生态种养循环逐步形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完善,这段长约5公里的河段,一改昔日用来浇地都嫌弃的尴尬,变得清澈起来。
文
明
乡
风
/产业兴旺促进精神风气向好
落改村地处天全县城北部,属典型山区小村,户籍人口仅793人。即便近年发展土耳苕吸引部分外出村民返乡,也仍有200余人常年在外务工。
逢年过节,外出务工村民回村与家人团聚,成为落改村最热闹的时间。但从2018年起,高泽美却从中发现一个“有趣”的变化:一些回家探亲村民向他“抱怨”找不到人耍。
“原因很简单,雅苕发展的好,白天忙完地头忙圈舍,晚上早睡凌晨早起,哪里还找得到人!”高泽美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产业致富有奔头,常住村中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大有改观,不仅闲在家中的时间少了、喝酒打牌的场景少了,而且邻里纠纷次数也明显降低,村里和谐指数因此明显提升。
产业兴旺、邻里和谐之外,还有村民对幸福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
每年10月,落改村都会开展文明户评选。年已67岁,曾任职村干部的高国斌记得很清楚,虽然评选标准一年比一年严,但成功评选的村民却每年都在增加。“村里也明确表态,等全村253户村民都评为文明户,还将结合乡村振兴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实现文明乡风水平进一步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同样体现在落改村花灯表演队上。
天全花灯又名“拽花灯”,一种天全乡间的地方特色舞蹈,并为雅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为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落改村成立花灯表演队。经数年发展,表演队人数已从最初仅有6人增加到18人。
踊跃申请数年后,35岁的唐萍在去年如愿加入,成为这支表演队目前最年轻的队员。
就在6月30日,她还和村里花灯表演队代表新华乡,参演了天全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很激动也很自豪!”唐萍说,她已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争取早日成为作为花灯作为女主角的“幺妹子”。
这边唐萍想着把精神文化生活过的更有质量,另一边,落改村也继续以雅苕产业为结合,巩固更多村民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底子。
“顺应村民产业发展所需,覆盖第3村民小组200多亩农田的产业路,已在今年3月挖通毛路,硬化后有效路面宽4.5米。”高永国透露,待明年开春,这片地将全部用于发展雅苕。“产业兴旺是解决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在内,一切农村问题的前提,我们将继续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同时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