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竹子属于国家储备林项目。目前赤水市国家储备林项目计划建设5期任务32万亩,邮储银行赤水市支行等4家银行共同授信支持。”人行赤水市支行副行长吴涛介绍说,在已放款的一、三、四期国储林项目中,涵盖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建设22.1万亩,有力地支持了赤水市竹笋、石斛、竹荪、黄精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仅三期项目就可实现约10.59亿元林下收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这是贵州打造国家储备林“绿色资产可存可取的生态银行”的一个典型案例。
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对维护国家林木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省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是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贵州省金融系统把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相结合,针对国储林成林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策略,在支持项目建设、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和发展林下经济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将贵州的森林资源真正变成可存可取的“生态银行”。截至今年5月末,全省国储林项目已融资金额523.1亿元,排名全国第一;项目建设已实施面积201.2万亩,排名全国第二。
政策性金融助推绿色资产“存”
国储林有着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和投资风险高等特殊性,这与政策性金融的特点相一致。人行贵阳中支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资金优势,通过延长中长期贷款期限、提供优惠利率、创新金融产品和投融资模式优化金融服务,对纳入全省重大项目库的国储林项目提供中长期低利率资金支持,助推绿色资产形成和“积存”。
农发行贵州省分行根据贵州省国储林建设实际和自身机构特点,创新“绿水青山贷”信贷产品,重点支持贵州省国储林建设。截至5月末,该产品已支持项目220个,累计发放贷款383亿元,余额31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创新构建“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为基础、开发性中长期融资为主体、政策性担保为保障”的“投贷保”模式,有效减轻地方出资压力,为大规模支持贵州省国储林建设提供了优质的融资保障。
来自人行贵阳中支的数据显示,贵州省国储林项目贷款期限普遍在20年至30年,利率大大低于省内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就业帮扶助推绿色资产“取”
如何让绿色资产红利落实到老百姓身上?人行贵阳中支瞄准就业,以建档立卡农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为重点,通过金融支持林木采购、就业安置、林权流转、定点帮扶等方式,盘活群众“三块地”(山林地、承包地、宅基地),变林地林木为股权、林地林木收储资金为股金、易地搬迁新市民为股东,帮助群众就业增收,实现绿色资产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取”。截至5月末,贵州省金融机构支持的国储林项目累计带动就业187.7万人,其中带动贫困就业人口162.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人口5.9万人。
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因地制宜,采用“国有企业+合作社+农户+绿色金融”合作模式,一方面,当地农户通过签订土地和林权流转协议的方式入股获得保底收入及项目运营收益分红,促进易地跨区域搬迁群众土地、林地、荒地等有人“照料”,解决了易地跨区域搬迁群众“失地”顾虑。另一方面,项目运作中吸纳脱贫群众直接参与种植、管护等各环节,使脱贫群众在项目建设中、建成后都可持续获得劳务收入,形成可持续的长效帮扶机制,为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稳定就业机会,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后续配套助推绿色资产“可存可取”
在“存”的方面,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持续加大融资融智力度,对配套的林下种养殖、深加工等延伸产业链提供融资支持,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推动贵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有效促进贵州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贵州省农信联社创新推出“林下经济贷”,针对国储林延伸发展食用菌、养鸡、中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产业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截至5月末,该产品已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支持1330余户农户发展林下种养殖。
在“取”的方面,贵州省积极运用金融机构网络科技和电商平台优势,通过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为国储林林下种养殖出产的优质农产品找销路、找市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做好林下经济文章,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工行贵州省分行通过其“融e购”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截至6月末,共入驻乡村振兴企业152家,销售金额9015.1万元,其中涉农企业98家,销售金额5134.2万元。